“双11”网络购物节到来之际,关于海量快递包裹带来的包装浪费与污染问题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,提倡“绿色包装”与回收利用的呼声越发强烈。其实,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快递包装,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物品的包装处理,都应该得到更好的“出路”,为环境减负。
从专门立法到建立行业规范,再到改变消费与生活方式,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。
集中丢弃,回收“一条龙”
每次网络购物节过后,堆积成山的快递盒总是让人烦恼,什么时候扔、往哪扔,许多人并不清楚。在瑞士,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针对废纸、废纸板、废纸箱的分类回收体系。
一般来说,人们都会严格按照规定,在特定的时间将废纸板、纸箱摊平并且捆扎好放在门边,等待专门的机构来回收,而不是随随便便将它们扔出门外,给清洁人员增添麻烦。接到“货物”后,回收机构的工作人员会把纸板、纸箱送到村镇一级设立的回收点,预先按照质量级别进行清理和分类,再集中运送到纸板加工厂。
不仅如此,瑞士其他再生资源的回收运作也十分成功,采取的也都是集中丢弃的体系。各类回收协会负责管理并预付处理费用,塑料饮料瓶、铝质易拉罐、玻璃的回收率都在70%以上。
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包装废料,得到了回收企业的特别关注。瑞士共有22个特别处理中心,铝制包装和钢制包装都在那里经过磁铁分离、去除表面物质,随后被压成大块,运往边境附近的5个冶炼厂,再生产加工成新的工业零件。
法律倒逼,调控生产行为
早在20世纪60年代,美国就注意到了包装废弃物的危害,一些州政府开始采取法律措施进行强制回收。1970年,美国政府确立了资源回收制度,但由于联邦政府并无权将包装废弃物问题的意见强加于各州政府,制度的推广效果不如预期。到了1980年代末,联邦政府转而制定了总政策,让国会议员们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难点而做出一个方案,包括减少包装来源、再利用、回收和焚烧等,反而获得了各州的响应。
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包括:1993年,加利福尼亚州专门制定了“饮料容器赎金制”,规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再回收利用必须符合之前提出的减少10%原料用量的规定,或是必须包含25%的可回收物质的要求,不然不允许扩大生产。
佛罗里达州政府则积极推行 《废弃物处理预收费法》(简称ADF),将处理包装废弃物的费用让选择商品的消费者来承担。为了鼓励包装容器生产厂商的回收利用积极性,ADF 规定,厂商只要达到每年提出的回收利用“及格线”,即可申请免除废弃物的税收。比如说,根据美国hb局每年公布的材料清单,凡在列材料回收率达到50%以上的,就可免除预收处理费。
从我做起,“零废弃”生活
想要改变包装废弃物被随意丢弃的局面,从消费者这头着手,往往效果更佳。在美国,有一家四口因为不愿继续成为破坏地球的“帮凶”,积极践行着“零废弃”生活,从源头上做出改变。
较先提出倡议的是母亲碧亚,她解释说,“零废弃”生活就是为原本会沦为垃圾的东西找到替代品,确保家中不再出现任何固体垃圾。说到底,这个生活模式的较终目的是停止使用垃圾埋置场,从而缩小个人的“碳足迹”,减少污染。
换句话说,这家人要完全颠覆过去的消费习惯。作为家庭主妇,碧亚从住家生活为出发点,采购食物、清洁卫生用品时都要以“零废弃”为准则,几乎不再使用塑料包装的产品。比如,袋装刮胡膏以纸包装的刮胡皂取代;化妆品要选容器可以回收的品牌;去超市时只买食材不买加工食品,随后装进自己携带的玻璃罐。此外,厕纸只用纸包装的100%hb非漂白纸,牙膏则以装在玻璃瓶里的自制洁牙粉取代。于是,整个家中就只有一个迷你垃圾桶(用来装还未找到适合替代品的垃圾)和一个hb桶。
有人认为,这样的生活方式太过于极端。但碧亚表示,“当我看见市区里的垃圾桶总是满满当当,看见有人喝完随即丢弃咖啡杯和外包装袋,或看见杂志里满是过度包装的产品广告,就明白hb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。”